《产经要闻摘编》第2期 --2025年5月29日
2025产业发展趋势
1、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发展态势良好
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保持增长,效益稳步改善,投资持续快速,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一、生产增长较快
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5个和1.8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7956万台,同比增长7.5%;集成电路产量1095亿块,同比增长6.0%;智能手机产量2.74亿台,同比下降1.1%。
二、出口保持增长
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1%,较1~2月提高1.2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6%。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3335万台,同比增长3.2%;出口电视机2356万台,同比增长4.1%;出口集成电路761亿个,同比增长22%。
三、效益稳步改善
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营业成本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027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7%,较1~2月提高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
四、投资保持快速
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营业成本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027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7%,较1~2月提高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五、区域营收略有分化
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6911亿元,同比增长12.9%;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170亿元,同比增长11.1%;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4586亿元,同比下降1.3%;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3%。
(局机关新兴产业科供稿)
2、一季度纺织服装企业效益改善压力犹存,发展信心亟待巩固
今年一季度,在行业产销形势基本平稳,外贸环境尚未明显恶化的形势下,纺织企业效益规模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但利润改善压力有所加大。一季度,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微降0.3%。产业链各主要环节效益表现分化,棉纺织、毛纺织、印染、针织、产业用纺织品等子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同步增长,但麻纺织、服装、家用纺织品等近半数子行业利润改善压力依然突出。企业盈利能力及部分运营指标波动放缓,一季度,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与上年同期持平;产成品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受形势复杂影响,企业发展信心亟待巩固。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综合景气指数为42.8%,为近年来的低位水平。
(产促中心有色冶金和纺织产业科供稿)
2025产业运行情况
3、4月份中国钢铁运营景气指数(SOPI)63.8
日前,根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发布数据,2025年4月份中国钢铁运营景气指数(SOPI)为63.8,与上月基本持平,处于一般区间,评级:B,显示钢铁行业运营情况与3月份较为接近。进入5月份,伴随着工程项目建设提速,制造业稳步发展,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叠加产量调控工作逐步启动,钢材利润空间有望小幅回升,但综合考虑供给、关税等相关因素,预计2025年5月份SOPI景气度有所回升,但仍保持一般B评级。
(局机关行办供稿)
4、4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长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8.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6.0%。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长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8.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7.8%。
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623种产品中有34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乙烯298万吨,增长10.1%;原油加工量5803万吨,下降1.4%。
(产促中心石化产业科供稿)
2025重点项目动态
5、江西首艘LNG清洁能源集散两用船在九江下水
5月16日,江西首艘LNG清洁能源集散两用船“诚马浔阳”轮在江西湖口华东船厂缓缓下水,标志着江西航运业迈向绿色转型的新征程。
“诚马浔阳”轮由九江诚马物流有限公司委托江西华东船业有限公司建造,总长119.8米、宽19米、深8米,采用集散两用设计。该船最大的亮点在于以清洁、经济的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动力,相较于传统燃油船可减少23%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零黑烟、低噪音、高效能”的绿色航行目标。同时,它还能有效减少硫氧化物、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在技术层面,“诚马浔阳”轮采用系列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保障船舶的安全与高效运行。船舶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内河航运的特点,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适航性,能够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平稳航行。此外,船上配备先进的导航、通信以及安全监控系统,可为航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局机关行办供稿)
6、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发布
2025年5月,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已具备可复制、可迭代的工程化生产能力,为百比特级量子计算机量产奠定了产业化基础。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本源天机4.0”是继3.0版本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后的重大升级,在扩展性、集成度、性能稳定性及自动化水平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局机关信息化推进科供稿)
2025产业发展动态
7、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看点十足
2025年4月,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等方面亮点纷呈,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一、政策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4月,政策密集出台为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月3日,工信部会议聚焦集成电路、基础电子、整机系统等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并谋划“十五五”规划,强化供应链韧性。4月18日,工信部提出加快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实施“机器人 +”应用推广,推动消费电子需求增长。地方政策也积极支持,河北省计划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深圳发布AI终端产业计划,目标2026年规模达8000亿~1万亿元。
二、低空经济崛起开启万亿级市场
中国民航局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或突破3.5万亿元。CITE 2025设置低空经济展区,展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场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零重力飞机工业、联合飞机等企业展示了低空载人飞行器及配套技术,加速了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的布局。
三、人形机器人技术迈向实用化
4月19日,优必选研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完成半程马拉松,最高时速12km/h,标志着运动控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工信部的“机器人 +”行动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工业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宇树科技虽未参赛,但其G1机器人被多个团队用于马拉松测试,展示了开放生态的潜力。
四、开源软件生态赋能数字底座建设
开源鸿蒙(OpenHarmony)生态覆盖超10亿设备,开源欧拉(openEuler)装机量突破1000万,推动了能源、金融等领域数字化转型。DeepSeek等中国开源模型实现全技术链开源,促进AI技术平权与商用落地。工信部鼓励开源生态共建,支持鸿蒙应用商店扩展,提升用户体验。
五、CITE 2025展示全产业链创新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5)4月9~11日在深圳举办,规模达10万平米,汇聚1500余家展商和8万观众。展区涵盖智能终端、低空经济等30余领域,亮点包括TCL华星全球最低功耗6.36英寸屏、雷鸟56g AR眼镜、大象机器人“水星MercuryX1”、e+中医AI脉诊机器人、高巨创新编队无人机及中昊芯英“刹那®TPU芯片”,展现AI与智能硬件的创新融合。
2025年4月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呈现出AI与硬件深度融合、政策驱动产业链升级、低空经济爆发、机器人技术突破等核心趋势。在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行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促中心电子信息产业科供稿)
8、九江“氢动态”
九江地处赣、鄂、皖、湘四省交界处,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同时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物流中心,主要产业包括石化、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
基于九江这种以港口船舶为代表的多元化氢能应用场景和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在国家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这里正在积极推动构建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生态,近期各类消息持续不断:
4月18日,位于九江湖口县的中电建湖口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获备案,项目总投资1.2亿元。
4月15日,九江市发布了采购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预算金额2775万的采购项目。据悉,这里正在积极谋划开通江西首条燃料电池公交线路……
4月7日,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的棉船100MW风电项目所配套的制氢储能项目启动PEM电解水制氢设备的招标,项目规划建设一座规模为100Nm³ /h的制氢站,所制高纯氢气可用于氢能交通、化工、精密电子等多种用途。
2月,重塑能源落地九江经开区的燃料电池系统全产业链项目开工,该项目在去年12月正式签约,总投资1.5亿美元。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电池电堆以及双极板等产品生产线。
去年12月,江西省首座加氢站——江西石油九江城西港加氢站正式开业。该站占地面积5405平方米,按照三级加氢站规模设计建造,设置35MPa双枪双计量加氢机1台,日加氢能力500公斤,每天可为30辆公交车或50辆物流车提供加氢服务。
去年,江西九江中广核风氢醇一体化示范项目获备案。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规划建设2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配套建设风力资源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由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风力资源及输电、水电解制氢储氢、生物质气化制甲醇三部分。也是在这年6月,应用层面,国内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游览船——“西海新源1号”在九江正式交付使用。
当地企业中,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九江石化)正推进氢能产业链项目,利用其工业副产氢优势,建设氢气提纯设施,为周边地区提供低成本氢源。九宏新材料的氯碱生产、星火有机硅的盐酸制备、晨光新材料的金属加工等也都开启了氢能应用场景。
九江一批重点船舶制造企业在全球新船订单结构发生变化、船舶制造企业亟需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除了纯电动化,它们抢抓政策“风口”,还已将氢能产业作为重要引擎加以培育。其他企业,江西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推进大口径、耐高压、抗氢脆纯氢输送管道的研发和生产。去年8月28日,该公司氢能储罐及运氢管道产业园项目破土动工,项目一期将于今年5月建成。
(局机关投资科供稿)
9、水泥行业量减价升 加速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以“绿色智能 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材国际第三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在合肥举行。会议聚焦绿色低碳、数字设计、智能管理、传统拓展等领域进行深度对话交流,助力全球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会通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水泥行业产能收缩明显,价格逐渐回升,为今年全行业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开局。近年来,面对新环境,水泥行业大力推动节能降耗、绿色转型,目前已初见成效。眼下在水泥行业的发展中,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公认的关键指标。减少排放、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经历转型阵痛的同时,我国水泥产业在降低排放总量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3.31亿吨,同比下降1.4%。与会专家表示,通过供给端精准调控,减少供应量,可以有效稳定市场。市场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397元/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元/吨,涨幅为9.3%,行业整体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产促中心建材产业科供稿)
10、低空经济加速腾飞
2月20日,江苏南通海门至上海浦东双向低空载客常态化航线正式开通。这条约123公里的航线,乘坐直升机仅需40分钟左右,相比原本2小时的地面行程大幅缩短,乘客还能在空中欣赏长江口两岸的城市美景。目前,该航线早、晚高峰各一班,定价约700元。海门区发改委透露,未来还将推动更多低空应用场景落地。
2月27日,北方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首飞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两架载物无人机从积米崖港和灵山岛对向起飞,10分钟后顺利降落,标志着海岛低空物流迈向商业化规模运营。当日,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8家物流公司签约,共建航线,用于运输应急物资、重要文件、鲜活海鲜等。
3月1日,上海浦东新区低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启动仪式举行,三架直升机分别成功试飞了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至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城际空中航线。据悉,浦东新区将通过低空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打造城际之间以及重要商务区、主要交通枢纽、产业园区之间的“低空交通走廊”,实现低空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3月2日,新疆乌鲁木齐开展首次低空医疗物资运输。医疗物资通过无人机从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州路分院运送至总院,全程直线距离8公里,飞行时间仅10分钟。这是乌鲁木齐市首次实现合法合规的无人机低空飞行与医疗运输结合,为乌鲁木齐低空运输网络建设输出标准化解决方案。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在湖北完成首次科研飞行试验,全面检验了飞艇的操控和动力特性。AS700D是全电动力飞艇,最大设计飞行时速8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3100米,最大载客量10人(含驾驶员)。该飞艇投入运营后,可广泛应用于低空旅游、广告、安保、勘探、救援等场景。
千米之下,正在开启无限可能。
(局机关中小企业科供稿)
2025产业活动
11、5月九江产业活动
5月27日,九江市2025年上半年“书记部长进校园”暨重点产业链“双招双引”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市委书记刘文华出席活动。
(局机关科技科供稿)
5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文定主持召开全市推进招商引资专题调度会。
(局机关投资科供稿)
5月26日,市委副书记黄强召开全市装备制造(船舶)调度会。
(局机关行办供稿)
近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成庚召开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工作推进会。
(局机关新兴产业科供稿)
近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成庚主持召开全市有色金属产业链工作推进会。
(局机关行办供稿)
5月9日,副市长陈水连主持召开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九江石化基地现场推进会。
(局机关石化军工科供稿)
5月14日,副市长陈水连主持召开了我市第20期“浔商旬谈·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
(局机关企业科供稿)
5月23日,副市长陈水连赴省政府参加九钢项目专题协调推进会。
(局机关行办供稿)
近日,副市长陈水连一行先后来到彭泽县中鹏未来(江西)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有关情况。
(产促中心新能源产业科供稿)
5月13日,副市长容长贵召开全市建材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视频会。
(局机关园区科供稿)
近日,副市长熊晋喜主持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化“四大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
(局机关企业科供稿)
5月22日,副市长马海威带队赴南昌参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
(局机关节能科供稿)
5月22—23日,市政协副主席徐红梅邀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专家一行来浔考察,并召开交流座谈暨“双招双引”座谈会。
(局机关石化军工科供稿)科供稿)
2025 Deepseek“聊”产业
12、九江市发展石化化工产业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与布局
依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特点,制定科学的石化化工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区域。例如,依托九江石化产业园,打造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引导石化化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配套水平。
二、强化产业链延伸与拓展
以现有龙头企业为核心,如九江石化等,开展“以链招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完善“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等全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向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对石化化工产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对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例如,九江学院可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石化化工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来九江创业、工作,给予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等支持。依托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循环利用,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在石化化工领域的应用。
(局机关石化军工科供稿)